精準脫貧|湖南會同縣陳德湖:讓茶業成為脫貧富民的“綠色銀行”
- 分類:新聞中心
- 作者:大河網訊(記者 王世端 )
- 來源:大河網訊(記者 王世端 )
- 發布時間:2020-09-27 10:09
- 訪問量:
【概要描述】9月23日,湖南第九屆網絡文化節之2020 “決戰決勝 全面小康·精準脫貧在三湘”媒體湖南行媒體團來到懷化市會同縣,走進“湖南省十大最美茶園”之一的湖南會同寶田茶場,探訪寶田茶場如何實施“委托扶貧”新模式,打造“扶貧茶”,讓茶業成為脫貧富民的“綠色銀行”。
精準脫貧|湖南會同縣陳德湖:讓茶業成為脫貧富民的“綠色銀行”
【概要描述】9月23日,湖南第九屆網絡文化節之2020 “決戰決勝 全面小康·精準脫貧在三湘”媒體湖南行媒體團來到懷化市會同縣,走進“湖南省十大最美茶園”之一的湖南會同寶田茶場,探訪寶田茶場如何實施“委托扶貧”新模式,打造“扶貧茶”,讓茶業成為脫貧富民的“綠色銀行”。
- 分類:新聞中心
- 作者:大河網訊(記者 王世端 )
- 來源:大河網訊(記者 王世端 )
- 發布時間:2020-09-27 10:09
- 訪問量:
詳情
轉載自大河網訊(記者 王世端 )
云霧繚繞的大山上,一片片綠油油的梯田茶園依山而建,宛如一條條寬闊的綠帶。9月23日,湖南第九屆網絡文化節之2020 “決戰決勝 全面小康·精準脫貧在三湘”媒體湖南行媒體團來到懷化市會同縣,走進“湖南省十大最美茶園”之一的湖南會同寶田茶場,探訪寶田茶場如何實施“委托扶貧”新模式,打造“扶貧茶”,讓茶業成為脫貧富民的“綠色銀行”。
走進寶田茶場,機器歡唱,工人們在忙碌著制茶。廠房外的茶園里,身著艷麗民族服飾的苗家大嫂唐自菊,和散布在茶樹叢中的采茶姐妹們熟練地采摘著茶葉。
寶田茶業有限公司是瀟湘茶業控股子公司,公司集茶葉種植、加工、銷售、科研、茶旅為一體,2020年被認定為湖南省第一批省級扶貧龍頭企業。
寶田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、法人代表是30余年專注茶業的“老茶匠”陳德湖,他的事跡多次被媒體報道:帶領一家企業從瀕臨破產到成為“省級龍頭”,創下“瀟湘”品牌,打造茶葉扶貧的“瀟湘樣本”。
“茶人的情懷,不僅愛茶,更要為種茶之人謀出路,共享茶產業紅利。”陳德湖說,這一情懷促使他帶領大湘西地區老百姓脫貧致富。
寶田茶場副總經理蔣富良一邊引領記者參觀廠房,一邊介紹,根據會同縣委、縣政府脫貧攻堅戰略部署,寶田公司通過基地茶園建設和茶葉生產加工,實施“委托扶貧”模式,帶動當地貧困戶增收。
2015年至2016年,公司新開茶園約1973.52畝,幫扶會同縣寶田、漠濱、朗江3個鄉鎮的10個村1427戶4962名貧困人口,采取“公司+基地+合作社+農戶”的股份合作經營管理模式,下設5個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,股份比例為1:1:1:7(其中貧困對象為7),貧困戶把土地流轉給村里的合作社,得租金;到茶場做事,得工錢;茶園豐產后,收入的70%由貧困戶按股分紅,其余支付公司和合作社開支。
公司還建立了扶貧車間,安排建檔立卡貧困對象30人長期就業,每年支付貧困對象薪酬120多萬元,人均4萬多元。茶園季節性用工也大多優先當地貧困戶,讓貧困農戶獲得穩定的長效受益。
“茶園開園時,我就來摘茶葉,一天能掙一兩百元。”唐自菊家住翁料村。幾年前,丈夫在外打工時把腿摔成骨折,落下殘疾,失去勞動能力,2016年她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。唐自菊說,到茶園采茶,采得多的,一年能掙一萬多元工資,她因為家里還有3個孫子需要照看,空閑時間不太多,但一年下來也能收入6000多元,此外年底還有合作社分紅。唐自菊滿足地說:“我喜歡這樣的工作,既不用出遠門,又不耽誤家里養雞喂豬做家務…… ”
寶田村貧困戶梁云秀,曾因母親重病致貧。5年前,公司優先考慮她和丈夫蔡文中到茶場上班,夫妻倆一年的工資將近10萬元,不但還清了欠債,去年還建了新房,買了車,實現脫貧。
陳德湖充滿深情地說:“帶領大湘西地區茶農脫貧致富,不遺余力踐行茶葉產業精準扶貧之路,是我一輩子的追求。”

微信公眾號

天貓旗艦店